楂

别名:
分类:第三十卷果之二 | 收藏:0 | 评论:0 | 更新:2024-05-25 08:11:54 | 人气:0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       (音冥渣。宋《图经》)【校正】原附木瓜下,今分出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释名】蛮楂(《通志》)、瘙楂(《拾遗》)、木李(《诗经》)、木梨(《埤雅》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木李生于吴越,故郑樵《通志》谓之蛮楂。云俗呼为木梨,则 楂盖蛮楂之讹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集解】颂曰: 楂木、叶、花、实酷类木瓜,但比木瓜大而黄色。辨之惟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,无此则 楂也。可以进酒去痰。道家生压取汁,和甘松、玄参末作湿香,云甚爽神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诜曰: 楂气辛香,置衣箱中杀蠹虫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 楂,乃木瓜之大而黄色无重蒂者也;楂子,乃木瓜之短小而味酢涩者也;,则楂类之生于北土者也。三物与木瓜皆是一类各种,故其形状功用不甚相远,但木瓜得木之正气,为可贵耳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气味】酸,平,无毒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解酒去痰(弘景)。食之去恶心,止心中酸水(藏器)。煨食,止痢。浸油梳头,治发白、发赤(大明)。煮汁服,治霍乱转筋(吴瑞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果部第三十卷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果之二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(音温孛。宋《开宝》)【释名】时珍曰: ,性温而气 ,故名。 (音孛),香气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集解】志曰: 生北土,似楂子而小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颂曰:今关陕有之,沙苑出者更佳。其实大抵类楂,但肤慢而多毛,味尤甘。其气芬馥,置衣笥中亦香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藏器曰:树如林檎,花白绿色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宗 曰:食之须净去浮毛,不尔损人肺。花白色,亦香。最多生虫,少有不蛀者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 ,盖 楂之类生于北土者,故其形状功用皆相仿佛。李 《南海药录》言:关中谓林檎为 。按:《述征记》云:林檎佳美。 微大而状丑有毛,其味香,关辅乃有,江南甚希。观此则林檎、 ,盖相似而二物也。李氏误矣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气味】酸、甘,微温,无毒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士良曰:发毒热,秘大小肠,聚胸中痰,壅涩血脉,不宜多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瑞曰:同车螯食,发疝气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温中,下气消食,除心间酸水,去臭,辟衣鱼(《开宝》)。去胸膈积食,止渴除烦。将卧时,啖一、两枚,生、熟皆宜(苏颂。宗 曰:卧时啖此太多,亦痞塞胃脘也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主水泻肠虚烦热,散酒气,并宜生食(李 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木皮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捣末,敷疮(苏颂)。

上一篇:楂子

下一篇:山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