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宋《开宝》)【释名】KT (古榛字)。
时珍曰:案:罗氏《尔雅翼》云:《礼记》郑玄注云:关中甚多此果。关中,秦地也。
榛之从秦,盖取此意。《左传》云:女贽不过榛、栗、枣、 ,以告虔也。则榛有臻至之义,以其名告己之虔也。古作KT ,从辛,从木。俗作莘,误矣。莘,音诜。
【集解】志曰:榛生辽东山谷。树高丈许。子如小栗,军行食之当粮。中土亦有。郑玄云:关中 、坊甚多。
颂曰:桂阳有KT 而丛生,实大如杏子中仁,皮子形色与栗无异,但小耳。
大明曰:新罗榛子肥白,最良。
时珍曰:榛树低小如荆,丛生。冬末开花如栎花,成条下垂,长二、三寸。二月生叶如初生樱桃,叶多皱纹而有细齿及尖。其实作苞,三、五相粘,一苞一实。实如栎实,下壮上锐,生青熟褐,其壳浓而坚,其仁白而圆,大如杏仁,亦有皮尖,然多空者,故谚云十榛九空。按:陆机《诗疏》云:榛有两种:一种大小、枝叶、皮树皆如栗,而子小,形如橡子,味亦如栗,枝茎可以为烛,《诗》所谓树之榛栗者也;一种高丈余,枝叶如木蓼,子作胡桃味,辽、代、上党甚多
仁
【气味】甘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益气力,实肠胃,令人不饥、健行(《开宝》)。止饥,调中开胃,甚验(大明)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