槠子
槠子
别名:
分类:第三十卷果之二 | 收藏:0 | 评论:0 | 更新:2024-05-21 19:09:26 | 人气:0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槠子

       (《拾遗》)【校正】原附钩栗,今析出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集解】藏器曰:槠子生江南。皮、树如栗,冬月不凋,子小于橡子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颖曰:槠子有苦、甜二种,治作粉食、糕食,褐色甚佳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槠子,处处山谷有之。其木大者数抱,高二、三丈。叶长大如栗,叶稍尖而浓坚光泽,锯齿峭利,凌冬不凋。三、四月开白花成穗,如栗花。结实大如槲子,外有小苞,霜后苞裂子坠。子圆褐而有尖,大如菩提子。内仁如杏仁,生食苦涩,煮、炒乃带甘,亦可磨粉。甜槠子粒小,木纹细白,俗名面槠。苦槠子粒大,木纹粗赤,俗名血槠。其色黑者名铁槠。按:《山海经》云:前山有木,其名曰槠。郭璞注曰:槠子似柞子,可食,冬月采之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木作屋柱、棺材,难腐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仁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气味】苦、涩,平,无毒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案:《正要》云:酸、甘,微寒。不可多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食之不饥,令人健行,止泄痢,破恶血,止渴(藏器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皮、叶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煮汁饮,止产妇血(藏器)。嫩叶:贴 疮,一日三换,良(吴瑞)。

上一篇:阿月浑子

下一篇:钩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