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《本经》中品)【释名】女萝(《别录》)、松上寄生。
时珍曰:名义未详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:松萝生熊耳山谷松树上。五月采,阴干。
弘景曰:东山甚多。生杂树上,而以松上者为真。《诗》云:茑与女萝,施于松上。茑是寄生,以桑上者为真,不用松上者,互有异同尔。
时珍曰:按:毛苌《诗注》云:女萝,菟丝也。《吴普本草》:菟丝一名松萝。陶弘景谓茑是桑上寄生,松萝是松上寄生。陆佃《埤雅》言:茑是松、柏上寄生,女萝是松上浮蔓。
又言:在木为女萝,在草为菟丝。郑樵《通志》言:寄生有二种:大曰茑,小曰女萝。陆机《诗疏》言:菟丝蔓生草上,黄赤如金,非松萝也。松萝蔓延松上生枝正青,与菟丝殊异。
罗愿《尔雅翼》云:女萝色青而细长,无杂蔓。故《山鬼》云:“被薜荔兮带女萝”,谓青长如带也。菟丝黄赤不相类。然二者皆附木而生,有时相结。故《古乐府》云:南山幂幂菟丝花,北陵青青女萝树。由来花叶同一根,今日枝条分两处。《唐乐府》云:菟丝故无情,随风任颠倒。谁使女萝枝,而来强萦抱。两草犹一心,人心不如草。据此诸说,则女萝之为松上蔓,当以二陆、罗氏之说为的。其曰菟丝者,误矣。
【气味】苦、甘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嗔怒邪气,止虚汗头风,女子阴寒肿痛(《本经》)。疗痰热温疟,可为吐汤,利水道(《别录》)。治寒热,吐胸中客痰涎,去头疮、项上瘤瘿,令人【发明】时珍曰:松萝能平肝邪,去寒热。同瓜蒂诸药则能吐痰,非松萝能吐人也。葛洪《肘后方》:治胸中有痰,头痛不欲食,气壮者。用松萝、杜蘅各三两,瓜蒂三十枚,酒一升二合渍再宿。旦饮一合,取吐。不吐,晚再服一合。孙思邈《千金方》:治胸膈痰积热,断膈汤:用松萝、甘草各一两,恒山三两,瓜蒂二十一枚,水、酒各一升半,煮取一升半。分三服,取吐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