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《别录》有名未用)【释名】谷玉。
时珍曰:谷,一作 ,又作 ,谷、角二音。二玉相合曰 ,此玉常合生故也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:生蓝田。
弘景曰:张华言合玉浆用谷玉,正缥白色,不夹石者。大如升,小者如鸡子,取于穴中者,非今作器物玉也。出襄乡县旧穴中。黄初时,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求之。
时珍曰:按:《格古论》云:古玉以青玉为上,其色淡青,而带黄色。绿玉深绿色者佳,淡者次之。菜玉非青非绿,如菜色,此玉之最低者。
【气味】甘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妇人无子,轻身不老长年(《别录》)。
【附录】璧玉 《别录》曰:味甘,无毒。主明目益气,使人多精生子。
时珍曰:璧,瑞玉圜也。此玉可为璧,故曰璧玉。璧外圆象天,内方象地。《尔雅》云:璧大六寸谓之 ;肉倍好谓之壁;好倍肉,谓之瑗。
玉英 《别录》曰:味甘,主风瘙皮肤痒,生山窍中,明白可作镜,一名石镜,十二月采。
合玉石 《别录》曰:味甘,无毒。主益气,疗消渴,轻身辟谷。生常山中丘,如彘肪。
时珍曰:此即碾玉砂也,玉须此石碾之乃光。
青琅 (《本经》下品)【校正】并入《拾遗》石阑干。
【释名】石阑干(《拾遗》)、石珠(《本经》)、青珠(《别录》)。
时珍曰:琅 ,象其声也。
可碾为珠,故得珠名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:青琅 ,生蜀郡平泽,采无时。
弘景曰:此《蜀都赋》所称青珠、黄环者也。琅 亦是昆仑山上树名,又《九真经》中大丹名。
恭曰:琅 有数种色,以青者入药为胜,是琉璃之类,火齐宝也。今出 州以西乌臼蛮中,及于阗。
藏器曰:石阑干生大海底,高尺余,如树,有根茎,茎上有孔,如物点之。渔人以网罾得之,初从水出微红,后渐青。
颂曰:今秘书中有异鱼图,载琅 青色,生海中,云海人以网于海底取之,初出水红色,久而青黑,枝柯似珊瑚,而上有孔窍,如虫蛀,击之有金石之声,乃与珊瑚相类。其说与《别录》生蜀郡平泽,及苏恭所云不同,人莫能的识。谨按《尚书》:雍州缺贡球、琳、琅 。《尔雅》云:西北之美者,有昆仑墟之 、琳、琅 。孔安国、郭璞注,皆以为石之似珠者。而《山海经》云:昆仑山有琅 。若然是石之美者,明莹若珠之色,而状森植尔。大抵古人谓石之美者,多谓之珠,《广雅》谓琉璃、珊瑚皆为珠是也。以上所说,皆出西北山中,而今《图》乃云海底得之。盖珍贵之物,山、海或俱产焉,今医家亦以难得而稀用也。
宗 曰:《书》云:雍州厥贡球、琳、琅 。《西域记》云:天竺国正出此物。苏恭云:是琉璃之类。琉璃乃火成之物,琅 非火成者,安得同类?时珍曰:按许慎《说文》云:琅 ,石之似玉者。
孔安国云:石之似珠者。《总龟》云:生南海石崖间,状如笋,质似玉。《玉册》云:生南海崖石内,自然感阴阳之气而成,似珠而赤。《列子》云:蓬莱之山,珠 之树丛生。据诸说,则琅 生于西北山中及海山崖间。其云生于海底网取者,是珊瑚,非琅 也。
在山为琅 ,在水为珊瑚,珊瑚亦有碧色者。今回民地方出一种青珠,与碧靛相似,恐是琅 所作者也。《山海经》云:开明山北有珠树。《淮南子》云:曾城九重,有珠树在其西。
珠树即琅 也。余见珊瑚下。
【气味】辛,平,无毒。
之才曰:杀锡毒,得水银良,畏鸡骨。
【主治】身痒,火疮痈疡,疥瘙死肌(《本经》)。白秃,浸淫在皮肤中,煮炼服之,起阴气,可化为丹(《别录》)。疗手足逆胪(弘景)。
石阑干:主石淋,破血,产后恶血,磨服,或煮服,亦火烧投酒中服(藏器)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