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《拾遗》)【释名】美草。
弘景曰:东人呼为山姜,南人呼为美草。
时珍曰:与杜若之山姜,名同物异也。
【集解】藏器曰:山姜根及苗,并如姜而大,作樟木臭,南人食之。又有 子姜,黄色而紧,辛辣,破血气殊强于此姜。
颂曰:山姜出九真交趾,今闽广皆有之。刘恂《岭表录异》云:茎叶皆姜也,但根不堪食。亦与豆蔻花相似,而微小尔。花生叶间,作穗如麦粒,嫩红色。南人取其未大开者,谓之含胎花,以盐水淹藏入甜糟中,经冬如琥珀色,辛香可爱,用为 ,无以加矣。又以盐杀治曝干者,煎汤服之,极除冷气,甚佳。
时珍曰:山姜生南方,叶似姜,花赤色甚辛,子似草豆蔻,根如杜若及高良姜。今人以其子伪充草豆蔻,然其气甚猛烈。
根
【气味】辛,热,无毒。
【主治】腹中冷痛,煮服甚效。作丸散服,辟谷止饥(弘景)。去恶气,温中,中恶霍乱,心腹冷痛,功用如姜(藏器)。
花及子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调中下气,破冷气作痛,止霍乱,消食,杀酒毒(大明)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