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跖草
鸭跖草
别名:
分类:第十六卷草之五 | 收藏:0 | 评论:0 | 更新:2024-05-15 02:51:26 | 人气:0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鸭跖草

       (跖音只。宋《嘉 》补)【释名】鸡舌草(《拾遗》)、碧竹子(同上)淡竹叶(同上)、耳环草(同上)、藏器曰:鸭跖生江东、淮南平地。叶如竹,高一二尺,花深碧,好为色,有角如鸟嘴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。三四月出苗,紫茎竹叶,嫩时可食。四、五月开花,如蛾形,两叶如翅,碧色可爱。结角尖曲如鸟喙,实在角中,大如小豆。豆中有细子,灰黑而皱,状如蚕屎。巧匠采其花,取汁作画色及彩羊皮灯,青碧如黛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苗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气味】苦,大寒,无毒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寒热瘴疟,痰饮疔肿,肉症涩滞,小儿丹毒,发热狂痫,大腹痞满,身面气肿,热痢,蛇犬咬、痈疽等毒(藏器)。和赤小豆煮食,下水气湿痹,利小便(大明)。消喉痹(时珍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附方】新四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小便不通:竹鸡草一两,车前草一两,捣汁入蜜少许,空心服之。(《集简方》)下痢赤白:蓝姑草(即淡竹叶菜),煎汤日服之。(《活幼全书》)喉痹肿痛:鸭跖草汁点之。(《袖珍方》)五痔肿痛:耳环草(一名碧蝉儿花), 软纳患处,即效。(危亦林《得效方》)

上一篇:淡竹叶
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