荩草
荩草
别名:
分类:第十六卷草之五 | 收藏:0 | 评论:0 | 更新:2024-05-20 06:22:50 | 人气:0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荩草

       (音烬。《本经》下品)【释名】黄草(《吴普》)、绿竹(《唐本》)、草时珍曰:此草绿色,可染黄,故曰黄、曰绿也。 、 ,乃北人呼绿字音转也。古者贡草入染人,故谓之王刍,而进忠者谓之荩臣也。《诗》云:终朝文》云: 草可以染黄。《汉书》云:诸侯 绶。晋灼注云: 草出琅琊,似艾可染,因以名绶。皆谓此草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禹锡曰:《尔雅》:绿,王刍。孙炎注云:即绿蓐草也。今呼为鸱脚莎。《诗》云:绿竹猗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:荩草,生青衣川谷,九月、十月采,可以染作金色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普曰:生太山山谷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恭曰:青衣县名,在益州西。今处处平泽溪涧侧皆有。叶似竹而细薄,茎亦圆小。荆襄人煮以染黄,色极鲜好。俗名绿蓐草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气味】苦,平,无毒。普曰:神农、雷公:苦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之才曰:畏鼠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久咳上气喘逆,久寒惊悸,痂疥白秃疡气,杀皮肤小虫(《本经》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治身热邪气,小儿身热(吴普)。洗一切恶疮,有效(大明)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蒺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