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味子
五味子
别名:
分类:第十八卷草之七 | 收藏:0 | 评论:0 | 更新:2024-05-23 09:51:52 | 人气:0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五味子

       (《本经》上品)【释名】 (《尔雅》,音恭曰:五味,皮、肉甘、酸,核中辛、苦,都有咸味,此则五味具也。《本经》但云味酸,当以木为五行之先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:五味子,生齐山山谷及代郡。八月采实,阴干弘景曰:今第一出高丽,多肉而酸甜;次出青州、冀州,味过酸,其核并似猪肾。又有建平者,少肉,核形不相似,味苦,亦良。此药多膏润,烈日曝之,乃可捣筛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恭曰:蔓生木上。其叶似杏而大。子作房如落葵,大如 子。出蒲州及蓝田山中,今河中府岁贡之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保升曰:蔓生。茎赤色,花黄、白,子生青熟紫,亦具五色。味甘者佳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颂曰:今河东、陕西州郡尤多,杭越间亦有之。春初生苗,引赤蔓于高木,其长六、七尺。叶尖圆似杏叶。三、四月开黄白花,类莲花状。七月成实,丛生茎端,如豌豆许大,生青熟红紫,入药生曝不去子。今有数种,大抵相近。雷 言:小颗皮皱泡者,有白扑盐霜一重,其味酸咸苦辛甘皆全者,为真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五味,今有南北之分,南产者,色红;北产者,色黑,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。亦可取根种之,当年就旺;若二月种子,次年乃旺,须以架引之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修治】 曰:凡用以铜刀劈作两片,用蜜浸蒸,从巳至申,却以浆浸一宿,焙干用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入补药熟用,入嗽药生用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气味】酸,温,无毒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好古曰:味酸、微苦、咸。味浓气轻,阴中微阳,入手太阴血分、足少阴气分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酸咸入肝而补肾,辛苦入心而补肺,甘入之才曰:苁蓉为之使。恶葳蕤,胜乌头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益气,咳逆上气,劳伤羸瘦,补不足,强阴,益男子精(《本经》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养五脏,除热,生阴中肌(《别录》)。治中下气,止呕逆,补虚劳,令人体悦泽(甄权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明目,暖水脏,壮筋骨,治风消食,反胃霍乱转筋 癖奔豚冷气,消水肿心腹气胀,止渴,除烦热,解酒毒(大明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治喘咳燥嗽,壮水镇阳(好古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发明】成无己曰: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以酸补之。芍药、五味之酸,以收逆气而安肺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杲曰:收肺气,补气不足,升也。酸以收逆气,肺寒气逆,则宜此与干姜同治之。又五味子收肺气,乃火热必用之药,故治嗽以之为君。但有外邪者不可骤用,恐闭其邪气,必先发散而后用之乃良。有痰者,以半夏为佐;喘者,阿胶为佐,但分两少不同耳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宗 曰:今华州以西至秦州多产之。方红熟时,彼人采得,蒸烂,研滤汁,熬成稀膏,量酸甘入蜜炼匀,待冷收器中。肺虚寒人,作汤时时饮之。作果可以寄远。《本经》言其性温,今食之多致虚热,小儿益甚。《药性论》谓其除热气,《日华子》谓其暖水脏、除烦热,后学至此多惑。今既用治肺虚寒,则更不取其除热之说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震亨曰:五味大能收肺气,宜其有补肾之功。收肺气,非除热乎?补肾,非暖水脏乎?乃火热嗽必用之药。寇氏所谓食之多致虚热者,盖收补之骤也,何惑之有?又黄昏嗽乃火气浮入肺中,不宜用凉药,宜五味子、五倍子敛而降之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思邈曰:五、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汤,以益肺金之气,在上则滋源,在下则补肾。其法:以五味子一大合,木臼捣细,瓷瓶中,以百沸汤投之,入少蜜,封置火边良久,汤成任饮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元素曰:孙真人《千金月令》言:五月常服五味,以补五脏之气。遇夏月季夏之间,困乏无力,无气以动。与黄 、人参、麦门冬,少加黄柏,煎汤服之。使人精神顿加,两足筋力涌出也。盖五味子之酸,辅人参,能泻丙火而补庚金,收敛耗散之气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好古曰:张仲景八味丸,用此补肾,亦兼述类象形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机曰:五味治喘嗽,须分南北。生津止渴,润肺补肾,劳嗽,宜用北者;风寒在肺,宜用南者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慎微曰:《抱朴子》云:五味者,五行之精,其子有五味。淮南公羡门子服之十六年,面色如玉女,入水不沾,入火不灼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附方】新一十一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久咳肺胀:五味二两,粟壳(白饧炒过)半两,为末,白饧丸弹子大。每服一丸,水煎服。(《卫生家宝方》)久咳不止:丹溪方:用五味子五钱,甘草一钱半,五倍子、风化硝各二钱,为末,干噙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《摄生方》:用五味子一两,真茶四钱。晒研为末。以甘草五钱煎膏,丸绿豆大。每服三痰嗽并喘:五味子、白矾等分,为末。每服三钱,以生猪肺炙熟,蘸末细嚼,白汤下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汉阳库兵黄六病此,百药不效。于岳阳遇一道人传此,两服,病遂不发。(《普济方》)阳事不起:新五味子一斤,为末。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忌猪、鱼、蒜、醋。尽一剂,即得肾虚遗精:北五味子一斤洗净,水浸, 去核。再以水洗核,取尽余味。通置砂锅中,布滤过,入好冬蜜二斤,炭火慢熬成膏,瓶收五日,出火性。每空心服一、二茶匙,百滚汤下。(刘松石《保寿堂方肾虚白浊,及两胁并背脊穿痛:五味子一两,炒赤为末,醋糊丸梧子大。每醋汤下三十丸。(《经验良方》)五更肾泄:凡人每至五更即溏泄一、二次,经年不止者,名曰肾泄,盖阴盛而然。脾恶湿,湿则濡而困,困则不能治水。水性下流,则肾水不足。用五味子以强肾水,养五脏;吴茱萸以除脾湿,则泄自止矣:五味(去梗)二两,茱萸(汤泡七次)五钱。同炒香,为末。每日陈米饮服二钱。(许叔微《本事方》)女人阴冷:五味子四两为末,以口中玉泉和丸兔矢大。频纳阴中,取效。(《近效方》)烂弦风眼:五味子、蔓荆子煎汤,频洗之。(《谈野翁种子方》)赤游风丹,渐渐肿大:五味子焙研,热酒顿服一钱,自消,神效。(《保幼大全》)

上一篇:菟丝子
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