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音矩员。宋《图经》)【校正】原附豆蔻下,今分出。
【释名】香橼(俗作圆)、佛手柑。
时珍曰:义未详。佛手,取象也。
【集解】藏器曰:枸橼生岭南,柑、橘之属也。其叶大,其实大如盏,味辛酸。
颂曰:今闽广、江南皆有之,彼人呼为香橼子。形长如小瓜状,其皮若橙而光泽可爱,肉甚浓,白如萝卜而松虚。虽味短而香芬大胜,置衣笥中,则数日香不歇。寄至北方,人甚贵重。古作五和糁用之。
时珍曰:枸橼产闽广间。木似朱栾而叶尖长,枝间有刺。植之近水乃生。其实状如人手,有指,俗呼为佛手柑。有长一尺四、五寸者。皮如橙柚而浓,皱而光泽。其色如瓜,生绿熟黄。其核细。其味不甚佳而清香袭人。南人雕镂花鸟,作蜜煎果食。置之几案,可供玩。若安芋片于蒂而以湿纸围护,经久不瘪。或捣蒜罨其蒂上,则香更充溢。《异物志》云:浸汁浣葛 ,胜似酸浆也!
皮瓤
【气味】辛、酸,无毒。弘景曰:性温。恭曰:性冷。陶说误矣。藏器曰:性温【主治】下气,除心头痰水(藏器)。煮酒饮,治痰气咳嗽。煎汤,治心下气痛(时珍)。
根、叶
【主治】同皮(《橘谱》)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