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蜀葵
黄蜀葵
别名:
分类:第十六卷草之五 | 收藏:0 | 评论:0 | 更新:2024-05-20 05:16:04 | 人气:0

免费阅读 打赏作者

黄蜀葵

       (宋《嘉 》)【校正】自菜部移入此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释名】时珍曰:黄蜀葵别是一种,宜入草部,而《嘉 本草》定入菜部,为其与蜀葵同名,而气味主治亦同故也。今移于此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集解】禹锡曰:黄蜀葵花,近道处处有之。春生苗叶,颇似蜀葵,而叶尖狭多刻缺,夏末开花浅黄色,六、七月采,阴干之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宗 曰:黄蜀葵与蜀葵别种,非是蜀葵中黄者也。叶心下有紫檀色,摘下剔散,日干之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不尔,即 烂也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黄葵二月下种,或宿子在土自生,至夏始长。叶大如蓖麻叶,深绿色,开岐丫,有人亦呼为侧金盏花。随即结角,大如拇指,长二寸许,本大末尖,六棱有毛,老则黑色。其棱自绽,内有六房,如脂麻房。其子累累在房内,状如 麻子,色黑。其茎长者六七尺,剥皮可作绳索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花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气味】甘,寒,滑,无毒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小便淋及催生。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,作末敷之即愈,为疮家要药(《嘉 》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消痈肿。浸油,【附方】新八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沙石淋痛:黄蜀葵花一两,炒为末,每米饮服一钱,名独圣散。(《普济方》)难产催生:如圣散:治胎脏干涩难产,剧者并进三服,良久腹中气宽,胎滑即下也。用黄葵花焙研末,熟汤调服二钱。无花,用子半合研末,酒淘去滓,服之。(《产宝鉴》)胎死不下:即上方,用红花酒下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痈疽肿毒:黄蜀葵花,用盐掺,收瓷器中,密封,经年不坏。每用敷之,自平自溃。无花,用根叶亦可。(《直指方》)小儿口疮:黄葵花,烧末敷之。(《肘后方》)小儿木舌:黄蜀葵花(为末)一钱,黄丹五分。敷之。(《直指方》)汤火灼伤:用瓶盛麻油,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,收入瓶内,勿犯人手,密封收之。遇有伤者,以油涂之甚妙。(《经验方》)小儿秃疮:黄蜀葵花、大黄、黄芩等分,为末。米泔净洗,香油调搽。(《普济方》)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子及根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气味】甘,寒,滑,无毒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主治】痈肿,利小便,五淋水肿,产难,通乳汁(时珍)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发明】颂曰:冬葵、黄葵、蜀葵,形状虽各不同,而性俱寒滑,故所主疗不甚相远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时珍曰:黄葵子古方少用,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。或单用,或入汤散皆宜,盖其性滑,与冬葵子同功故也。花、子与根,性功相同,可以互用。无花用子,无子用根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【附方】旧二,新三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临产催生:宗 曰:临产时以四十九粒研烂,温水服之,良久即产。《经验后方》:用子焙研三钱,井华水服。无子用根,煎汁服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   便痈初起:淮人用黄蜀葵子十七粒,皂角半梃,为末,以锻石同醋调涂之。(《永类钤方》)痈肿不破:黄葵子研,酒服,一粒则一头,神效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打扑伤损:黄葵子研,酒服二钱。(《海上方》)

上一篇:菟葵

下一篇:龙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