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《别录》下品)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
【释名】弘景曰:出建平。亦作吊藤。疗小儿,不入余方。
时珍曰:其刺曲如钓钩,故名。或作吊,从简耳。
【集解】恭曰:钓藤出梁州。叶细长,其茎间有刺,若钓钩。
颂曰:今秦中兴元府有之。三月采。
宗 曰:湖南、湖北、江南、江西山中皆有之。藤长八九尺或一、二丈,大如拇指,其中空。小人用致酒瓮中,盗取酒,以气吸之,涓涓不断。
时珍曰:状如葡萄藤而有钩,紫色。古方多用皮,后世多用钩,取其力锐尔。
【气味】甘,微寒,无毒。保升曰:苦。权曰:甘,平。时珍曰:【主治】小儿寒热,十二惊痫(《别录》)。小儿惊啼,螈 热拥,客忤胎风(甄权)。大人头旋目眩,平肝风,除心热,小儿内钓腹痛,发斑疹(时珍)。
【发明】时珍曰:钓藤,手足厥阴药也。足厥阴主风,手厥阴主火。
惊痫眩晕,皆肝风相火之病。钓藤通心包于肝木,风静火息,则诸证自除。或云:入数寸【附方】新三。
小儿惊热:钓藤一两,硝石半两,甘草(炙)一分。为散。每服半钱,温水服,日三服。
名延龄散。(《圣济录》)卒得痫疾:钓藤、甘草(炙)各二钱。水五合,煎二合。每服枣许,日五、夜三度。(《圣惠斑疹不快:钓藤钩子、紫草茸等分。为末。每服一字或半钱,温酒服。(钱氏方)【附录】倒挂藤(《拾遗》)藏器曰:味苦,无毒。主一切老血,及产后诸疾,结痛,血上欲死,煮汁服之。生深山,有逆刺如悬钩,倒挂于树,叶尖而长。
Powered by 古汉语 4.5.1 2009-2024 ©古汉语 Inc.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149号蜀ICP备20015569号-1